老建筑是城市内涵的外在表现,它们是城市记忆的活化石,作为“看得见的历史”为城市增添了厚重感。老建筑不仅见证了一座城市的发展,更记录下那些逐渐远去的历史痕迹。
现在城市都被模式化的高楼大厦所占据,城市的性格已经统一化,地方的个性趋于扁平化,故乡留给新一代人的印记越来越少。中国建筑几乎全盘西化,老祖宗的建城智慧与建筑艺术渐行渐远。这些上百年前兴建的建筑是那个年代独特的标志,如今,却在城市发展变迁历程中,陆续退出历史舞台。
1892年,清朝登州总兵章高元率2000人驻兵青岛,并选址建造总兵衙门。1897年德军占领青岛后,总兵衙门改为德国胶州占领军司令部。德占青岛时期,这里曾是首任总督的办公府邸。1906年总督府大楼建成以前,原总兵衙门是一些政府部门的办公之处。1959年,总兵衙门建筑在建设人民会堂时拆除。
哈利洋行办公楼,20世纪初青岛兰山路上最为华丽的建筑物,是青岛最早的洋行建筑之一。办公楼的一层设置一个百货公司,用以销售洋行经营的商品。办公楼东南角设置的八角形塔楼向西,和山东铁路青岛火车站的塔楼相对应。
顺和洋行出现在青岛的时间应不早于1900年。顺和洋行是可以和哈利洋行相媲美的建筑。
透过这些建筑老照片,我们仍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沉淀和已经逝去的泛黄的岁月……
《记那些生于繁华殁于历史的建筑……》